皋,水边高地。如皋,南衔滚滚长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曾经,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享渔盐经济之利;现在,她是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市)第19位、科技创新全国百强县(市)第10位的科创“皋”地;新时代,她正全方位跨江发展,融入苏南、对接上海,成为长三角北翼核心区的“桥头堡”。
“2024年是如皋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的关键之年,我们立足新阶段新要求,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命题、‘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新形势,积极策应南通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加快推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奋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科创智造功能节点。”面向未来,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信心满满。
思想跨江,产科齐抓,构建发展“新跳板”
2020年,横跨长江、连接南通与苏州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通车,这条铁路大动脉,让如皋人第一次体验到家门口坐动车跨越长江的畅快。作为一名“新如皋人”,百林科制药装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小宏对此感受最深。
“百林科是双地企业,在上海、如皋都有公司,铁路把两地串联起来了。”单小宏说,沪苏通公铁大桥将公司内部人员流动以及与客户交流都变得十分方便。“以前外地客户只愿意到上海,现在只需一个半小时的动车就可以到如皋洽谈。”
近年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打通了如皋“任督二脉”,使如皋跨越长江天堑,发展格局豁然开朗。
在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南通市委赋予如皋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重任。新定位,成为如皋高质量发展新的“起跳板”。
“跨江起跳,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任务是,不能用县级市思维去看发展,要摆脱传统的‘守摊意识’,看清自己的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将如皋放在更大的范围里去谋划。”何益军说,跨江融合,物理空间上突破同时,更要从思想上突破“长江天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南通长江口产业协同创新区建设,这都是千载难逢的‘大势’,我们必须从视野、机制、规划、队伍、协同等方面全力‘跨过长江去’,深入推进跨江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落实,深化干部跨江联合培养和常态化交流机制,在互促互学的竞争中奋勇争先,做到准确把握发展的时与势、跨江的机与谋、融合的行与策,以此推动如皋的向‘新’跨越。”
向“新”跨越,最先体现在科技创新上,如皋走出了一条快速出圈的“双飞地”发展模式——打破地域壁垒、抢抓发展机遇,在上海设立科创飞地,实现优质项目在上海飞地孵化、研发,在如皋飞地中试、产业化发展,将更多科创成果和高端人才引入如皋。
跨江融合,产业是重要一环。如皋主动承接上海、苏南等地辐射效应和产业资源溢出效应,六大优势产业占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比重超过80%。位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科创园内的势加透博洁净动力如皋有限公司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家技术密集型企业,连续4年在车用燃料电池空压机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如皋有完善的产业链条,这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目前我们的全球客户已超100家。”势加透博集团常务副总丁铁华说,落户如皋5年来,从行业小透明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升级跳”的同时,也加深了合作的信心。企业年销售额从最初的200多万元增加至现在的约1亿元。
强辨识度,集群发展,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链
春和景明,如皋各重点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热气腾腾。
在斯堪尼亚如皋基地,吊臂挥舞,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建设者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作为我国商用车股比放开后唯一新进入的外商独资商用车企业,斯堪尼亚正快马加鞭,在如皋打造全球第三个商用整车生产基地。其新增的总投资50亿元的年产5万辆商用车项目以及总投资20亿元的动力总成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项目。
“身处强手如林的长三角、万亿俱乐部城市的周边,如皋是个‘小块头’,怎么走好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让‘小块头’爆发大能量,一直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如皋市委常委、副市长陈鸣华介绍。“我们提出了打造有辨识度的产业体系理念,坚持以大项目立链、以科创项目强链,着力构建龙头带动、上下游联动、全产业链发展的集群式产业格局,重点发力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链。”
大项目上,省级除了斯堪尼亚商用车及动力总成,如皋还有金鹰产业园二期、康瑞钛合金材料两个,以及包括伊澄汽车精密注塑件、秀品智能物流分拣设备等在内的10个南通市级重大产业项目。
项目载体上,如皋全力推进“一区多园”改革,三大主功能区共建设了11家专业园区,让产业辨识度显著提升。
氢能产业园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链招商图谱,2023年获批南通市级专业加速器。如皋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成功升格省化工园区,着力招引和内生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卡脖子”项目等绿色高端新材料项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紧抓斯堪尼亚如皋制造基地建设契机,在建设汽车总成项目同时推进动力总成项目和研发中心落地落实,加快建设打造中瑞合作产业园。沪苏科创产业园深化与上海交大、创源“双飞地”合作模式,不断导入上海高校科技转化成果,成功招引落户霖鼎光学、荣骏汽车等优质项目。
这些极具辨识度的产业集群,又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效应,众多科技成果跟着产业项目集聚如皋,加速转化,给如皋科技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科技含量高的重特大项目纷纷落地。仅在2023年,如皋获南通认定的招引科创项目203个,位列全市第一;净增高企172家,总数达631家,位列长江以北县(市)第一;获认定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瞪羚企业6家,成果斐然。
既抓“顶天立地”的重特大项目,也抓“铺天盖地”的中小型科创项目,作为省内长江以北经济总量最大的县市,如皋的特色经济、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有“如皋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4年,如皋又立下了新目标:招引科创项目300个以上,确保2024年高企总数达800家,至2025年突破1000家,推动创新型县(市)建设水平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用户思维,如皋“如意”,夯实跨江先导工程
如皋经济开发区里的康瑞新材料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高性能异种金属复合材料及零部件的企业,产品主要供应头部大公司。在项目竞争激烈的长三角地区,康瑞为何选择了如皋?
“优良的营商环境才能让企业敢投敢干!我们从签约到投产只花了100天,这是不可思议的速度!”公司制造经理谭霞林介绍道。2023年,康瑞实现销售19.3亿元的亮眼成绩,2024年1月刚过半,就已纳税6000多万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如皋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促进跨江融合的先导工程、激发市场活力的当务之急,以“用户思维”全力擦亮“如皋如意”营商环境品牌。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如皋市排名不断跃升,2021年前移9位、列第17名,2022年跃居全省第一。2023年的全省机关作风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如皋作为唯一县级市代表现场发言。
营造“热带雨林”式的气候与土壤,让一个个优质“种子企业”落地生根、成长为“参天大树”。如皋究竟是如何做的?
拼服务。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早一天投产,就多一份效益。“经开区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不仅成立了服务专班,实行清单化管理,还在现场为我们化解规划评审、用电、环评、用工等各种难题。”谭霞林告诉新江苏,在招引项目时,如皋一边将原有的闲置厂房按照生产要求进行改建,一边帮助企业加快办理项目审批、开工许可,最终创造出从签约到正式投产仅用时100天的“如皋速度”。
拼“浇水”。对不少初创企业来说,资金缺乏、抗风险能力弱是最普遍的问题。如皋不断加强贷款支持,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为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插上梦想之翼。“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都在5000万元以上,研发资金非常紧张。”势加透博集团常务副总丁铁华说,企业进入了如皋设立的“科技企业白名单”,由政府承担新增信贷60%的风险损失,同时对企业的新产品成果转化还会有一定的奖励。
如皋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静介绍,如皋在南通范围率先成立科创委、科创投集团,并设立“白名单”为企业铺路,由如皋农商银行、江苏银行如皋支行等属地银行发放“科技贷”“苏科贷”“高企贷”雪中送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2023年如皋发放科技金融贷款29.7亿元。
拼政策。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如皋的“营商环境提升年”,制定了《如皋市2023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优化提升举措81条,并配套制定《2023年如皋市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改革清单》,按照“部门一张表”的形式,着力推动203项重点任务、81条具体举措高效落实。
2024年,如皋将坚持向新而行,接续实施“创新如皋”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导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80个。同时,做优友好城市创新生态,确保全年发放科技贷款超30亿元,打造深化青年友好型城市,推动如皋和人才“双向奔赴”。
创新潮涌,东风浩荡,跨江融合发展的巨轮正破浪前行。作为跨江融合的前沿区域,如皋顺应发展的新航向,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现代化锦绣蓝图在雉水大地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