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万象“耕”新不负春|“水上春耕”有看头:蟹苗们被高科技“笼罩”

【编者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春风又绿江南岸。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放眼江淮大地,田间地头满满“科技范”。即日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聚焦春耕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推出“万象‘耕’新不负春”系列融媒报道,敬请关注。


三月春天,是蟹苗“播种”的最佳时节。长荡湖西岸,1100亩的常州金坛区数字化渔场里,一片繁忙景象。趁着春塘水暖,渔民们熟练地抖动沉甸甸的蟹笼,将一万只扣蟹蟹苗放进数字化水塘。春投一篓苗,秋收万斤蟹。带着丰收的期盼,渔场拉开了“水上春耕”的序幕。

金坛区数字化渔场物联网中心24小时监测数据信息。

“蟹宝宝”们下水后,在清澈见底的池塘中自由游动。塘口看得见的生机之下,是一套“看不见”的“数字养蟹”系统。水下,信息收集传感器敏锐地捕捉着pH值、温度、溶解氧、氨氮等环境要素。在传感器的另一端,数字化渔场后台正“紧锣密鼓”地分析数据、调好水质,给“蟹宝宝”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常州金坛区数字化渔场办公室主任张晶告诉记者:“水产养殖在线监测物联网系统,可实现塘口水质、用电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与数据上传。我们再根据系统采集到的数据,按需智能启动增氧、喂食等操作。”

二号塘口,一面面光伏电池板整齐排列。

水面之上,数字化渔场也下足科技“硬功夫”。一面面光伏电池板整齐排列,覆盖着15亩的水塘,迎光而立。在张晶看来,这项2021年启动的“渔光互补”,让渔场实现了一池多用的效应。“螃蟹适宜在16℃—28℃的环境下生长。在炎炎夏日,光伏板能通过角度变换来改变水面光照量,为鱼塘里养殖的螃蟹遮阳。”张晶笑着说:“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每小时发电量在200度左右,在白天可以满足数字化渔场二区和三区生产用电的供应。”

“90后”飞手孔令佩正操控无人机投饵。

“蟹宝宝”长得好,关键还得吃得饱。渔场里的投饵无人机,则派上了大用场。池塘之畔,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玉米饲料从喷口中均匀撒出,均匀地播撒向水面。“90后”飞手孔令佩是渔场第一位使用无人机投饵的工作人员。在他看来,现在养蟹已然成为了一种乐趣与享受,“无人机投饵一次可装饲料20公斤,1小时投喂180亩。”

在科技的助力下,金坛数字化渔场唱响了“丰收渔歌”。金坛区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螃蟹约350斤,远高于全区平均产量。数字化渔场基地已成为全区乃至省内展示和示范先进理念、模式、技术、装备的标杆基地。

前不久,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入选江苏省数字渔场,为渔场的数智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张晶表示,未来将继续对螃蟹的智慧、生态养殖进行不懈探索,并以数字化创新驱动资金、资源、渔业产业的有机融合。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