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7月19日讯(记者 闫春旭)辽阔草原纵马欢歌迎盛会,锡林郭勒喜迎八方宾客来。7月19日上午,“歌游内蒙古 天天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第35届草原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看到,虽然当天下起了大雨,但仍吸引了10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和当地群众热情参与。开幕式上,512名搏克手震撼登场,阿云嘎白马放歌引发全场沸腾,而最动人的莫过于“国家的孩子”寻亲环节。当年被草原母亲收养的“江南孤儿”,如今用一首《心之寻》道尽半个多世纪的骨肉情深。
清晨,热气球冉冉升空,那达慕开幕式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数万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将这片绿色的海洋装点得绚丽多彩。
“镜头下的你和我”游客抓拍活动率先点燃现场热情,万人手机摇奖更让期待值拉满,主持人妙语连珠现场拉歌,吉祥物Damumu带领200名游客方阵欢快入场,这场草原盛会正式开启华彩篇章。呼和浩特、呼伦贝尔等12个盟市的800名代表分三批次精彩亮相,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带领百名学生奏响《万马奔腾》,512名搏克手在悠扬的呼麦与长调中展现力量之美,阿云嘎骑白马惊艳亮相,一曲《骏马归来》唱出了草原儿女的豪情,蒋大为等艺术家联袂演绎的《骏马奔驰保边疆》更是引发全场大合唱。
特别设置的“国家的孩子”寻亲环节,通过歌曲《心之寻》和真实故事讲述,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物资匮乏、食品奇缺,3000多名“上海孤儿”在周恩来总理和乌兰夫同志的安排下,被送到内蒙古大草原。草原母亲们用“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誓言,为这些幼小生命撑起了一片温暖的晴空。这些孩子自此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锡林郭勒盟正是接收他们最多的区域。
记者看到,“国家的孩子”来到现场献苏绣,在大雨中跪谢81岁草原额吉。这一刻,血脉与恩情交织,感动与敬意同在,跨越山河岁月,一声声“额吉”厚植了草原的大爱无疆。
科技元素为此次那达慕盛会注入新活力,AR技术让开场节目《歌游内蒙古》虚实相生,十二盟市风光尽收眼底;低空飞行表演与歌曲《向前方》完美融合;最令人期待的抽奖环节中,三匹可爱的小马驹为幸运游客送上了特别的草原祝福。
人的一生一定要来一次那达慕。那达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草原文化的璀璨明珠,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从7月到8月,天天那达慕在各旗县市(区)接力狂欢,40余项精彩活动在草原各处纵情演绎,深夜篝火旁的长调与烤全羊、沙丘落日下的策马追风、星空帐篷里的载歌载舞……
据悉,这个夏天,锡林郭勒推出多项贴心“宠客”措施,让游客真正成为主角。100万元消费券通过抖音平台发放,带游客品尝最地道的草原美食;2万份精心准备的宠粉包,内含防暑装备和玩法手册,伴游客畅游无忧。
7月18日至21日期间,全盟A级以上景区门票全部半价优惠,更有蒙古马、锡林郭勒羊等丰厚奖品等待幸运游客。活动现场精心规划了18个特色业态区域,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表演,更能亲身参与“打马”骑乘、集章打卡等互动活动。各旗县市(区)展区更是亮点纷呈,20余项“一地一品”特色活动让游客变身草原“王子公主”、参与非遗手作、打卡网红景点,在互动中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锡林郭勒盟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让草原旅游成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金纽带”,让那达慕品牌成为展示北疆文化的“金名片”,让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正如那达慕大会上永不熄灭的篝火,锡林郭勒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让草原文化之火生生不息,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奏响新时代草原儿女的奋进凯歌!
图片/视频素材 记者拍摄、奔腾融媒、锡盟融媒体中心提供
视频剪辑 戴哲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