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仿昆虫构型飞行器设计、“水空两栖”自由航行无人机、自动静脉采血机器人设计……12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届“天宫杯”研究生创新实验竞赛在将军路校区体育馆举行。
本次竞赛共有11个学院的73支队伍参赛,参赛数量创历年新高。参赛项目涵盖航空航天、机械加工、信息通信、材料化工、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汇集了南航研究生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充分展现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工融合仿生微型飞行器设计团队的薛雨介绍,她参与的项目名称是《基于艺工融合的仿生微型飞行器设计及美学探索》, “我们这个研究项目主要是以隐蔽侦察任务作为典型应用场景,可应用于室内外自主隐蔽侦察。”
竞赛现场,薛雨先启动了一只翠绿色的“蜂鸟”,在“嗡嗡”声中,“蜂鸟”顺利飞了起来,既能灵活运动,又能稳定悬停。这其实是参赛团队创新设计并开发的基于微机电技术的仿蜂鸟矢量双旋翼飞行器,续航时长为25分钟,数据传输距离达500米。该飞行器将蜂鸟与双旋翼有机结合,将飞行器做成蜂鸟的模样,在机体内合理排布飞控、摄像头、图传、舵机、电池等电子模块,使飞行器顶着蜂鸟的外表,更方便侦察。薛雨告诉记者,他们接下来想把飞行器的体积再缩小,就像一只真正的蜂鸟。
据悉,竞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在上午的预赛中,73支队伍通过演示汇报展示成果的创新点,评审专家现场提问、互动,竞赛现场紧张激烈又精彩纷呈。在预赛中,共评选出17支队伍晋级决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培育,本次竞赛中4个培育项目的相关成果获得了“飞鲨杯”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二等奖和最佳实物演示奖等奖项,体现了本项赛事对南航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推动作用,被授予杰出成果奖。
在竞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南航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施大宁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重任在肩,希望培养单位能够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他寄语同学们再接再厉,永攀科研高峰,不断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更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
“天宫杯”是南航研究生特色创新实践品牌活动,竞赛举办10年来,参赛队伍已达570余支,参赛研究生2500余人,获得立项的培育项目先后获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创新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中最高奖项。广大研究生通过创新实践,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培育创新精神,锤炼实践才干,全面提升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
通讯员 阙愚 实习生 杨敏 现代快报+ 记者 舒越/文 赵杰/摄
- 南京
- 2021-12-17 21:13:14
- 南京
- 2021-12-17 20:58:57
- 南京
- 2021-12-17 20:55:27
- 南京
- 2021-12-17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