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读城·江苏韵|“伙伴”牵手, 让江南古建老宅“活”在当下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内遗存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实现古城有机更新,苏州启动“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持续助推一批老宅焕发新活力。





“这个落地罩回纹都比较精细,雕刻都很精致,所以我们当时就考虑不能放在外面露天情况……”梵门桥弄吴宅位于苏州学士街梵门桥弄8号,属市文物保护单位。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苏州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吉辰介绍,吴宅为典型的江南大宅院布局,规模宏大、用料讲究、明代遗构丰富,具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吉辰在现场介绍:“吴宅整个宅子原来是两路,但是现在中间这一路,六十年代左右的时候,正厅部分都已经拆掉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它的一个大厅部分,曾经作为清代的紫阳书院使用过,所以整个照墙是一个很高的墙面用来防火的。传说中间这一块是王鏊的故居 ,我们当时在做这个老宅修缮之前,做过一次碳14测定,这个宅子应该有400多年历史。”





梵门桥弄吴宅被同济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古建筑与园林专家陈从周收录到《苏州旧住宅》一书中,并称其中路后进上房面阔七间已大于清制规定,是一处研究明代、清代建筑布局变化的活标本。吉辰说,宅子的改造注意修旧如旧,分外留心。“楠木的立柱,我们只是把它表面一些原来居民增加在上面的钉眼去除掉了以后,整体做了清理,就还是保存它木头的原样。从整个房子用料来说,这一进房子使用楠木,这个在整个苏州市范围内,像这么大体量的楼厅,使用到楠木这种珍贵木材的是比较少。”



为了更好地保存宅子原貌,修缮中还用上了“高科技”。“这个亭子上面原来是整个满雕花的夹膛板,有一块是遗失的。我们通过3D扫描的图纸来进行重新雕刻。”吉辰说。

历经10个月左右,古宅基本修缮完成,建筑正在进行清扫工作,等待正式验收。据了解,这座建筑面积两千多平的苏式宅院正在公开招商。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苏州古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市场运营部副经理尹雪山介绍,建筑周边有学士街、美食街,还有一些在古城区内的比较重要景点都在附近。所以文化相关的产业以及酒店相关的产业是主要引进的方向。



2023年6月18日,在苏州名城保护集团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苏州宣布启动“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以19.2平方公里历史城区范围内适宜开展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为试点,对文保单位、控保建筑等五类古建老宅实行差别化管控。

据统计,苏州古城保护区范围内现有文保、控保建筑438处,总建筑面积高达70万平方米。明清砖木结构的建筑在百年风雨侵蚀下,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亟待抢救性修缮。截至2025年6月,“伙伴计划”已累计上线古建老宅80座,36座宅子找到“新伙伴”。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