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泰山社区,有这样一位深受群众赞誉的社区民警——李壹峰。他以军人的坚毅和警察的担当,在这片“责任田”中精耕细作,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从“老兵”到“新警”再到群众“贴心人”的转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丰富内涵。
“倔脾气”的信任
“我只信李警官!”年近六旬的老胡是个“倔脾气”,却对社区民警李壹峰深信不疑。独自生活在六合的老胡身体欠佳,平时以捡废品为生。2024年2月,因春节期间废品回收站歇业,老胡无法及时出售捡回的废品,便将废品堆放在小区单元门口、楼道等地,引发邻居不满。小区物业协调无果,社区、消防部门也介入协调。老胡认为自己只是临时堆放,并未影响通行,几乎每天为此与人争执,后来干脆闭门不出,问题陷入僵局。直到社区民警李壹峰走访时发现这一情况。
李壹峰没有急于说教,而是连续多日上门沟通。起初老胡依旧抵触,但李壹峰坚持不懈地与老胡展开“持久战”,连续上门,终于打开老胡的心门。他耐心倾听,每次长谈一个多小时,设身处地为老胡考虑。考虑到老胡身体不适,李壹峰提出联系回收人员上门回收废品,既解决老胡的搬运难题,又消除安全隐患。“这样既安全又方便,您看怎么样?”李壹峰的建议让老胡的态度逐渐转变。达成共识后,李壹峰又担任“普法员”,讲解单元门口和楼道堆放杂物的安全隐患,老胡也承诺不再乱堆放废品。这场持续多日的“废品风波”在李壹峰细致入微的调解下得以圆满解决。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0年9月,李壹峰从空军部队转业,成为南京市公安局六合分局雄州派出所泰山责任区社区民警。虽为“老兵新警”,但他深知调解并非简单的“和稀泥”,而是要在情、理、法之间寻求平衡。因此,他扎根社区,走街串巷,用脚步丈量辖区,用笔尖记录“一标三实”,更用真心架起警民“连心桥”。
雨棚里的警民情
李壹峰初到社区,就立志成为居民的贴心人。他坚持每日巡逻,公开联系方式,24小时在线,确保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辖区王奶奶因楼上邻居乱扔垃圾问题被困扰不已,今年5月9日,她尝试拨通单元门上张贴的社区民警李壹峰的电话。了解情况后,经实地调查,李壹峰发现王奶奶所谓的“经常丢垃圾”实为两个月前装修时工人疏忽所致,此后再无发生,但王奶奶始终解不开心结。“传统调解无效,那就换个思路。”李壹峰思索着。他注意到王奶奶最关心的是阳台卫生,于是提议:“王奶奶,我们装个雨棚吧,既防垃圾又遮雨。”得到物业同意后,他跑前跑后,自费960元帮助王奶奶安装雨棚,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有时解决问题需跳出传统思维。对独居老人而言,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结果,更是被重视的过程。”李壹峰总结道。正是这份真诚,使社区居民对李壹峰的信任与依赖日益加深,他们视李壹峰为朋友和家人,也激励着他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守护社区的安宁。
生命最后的归途
李壹峰管辖的泰山社区有10243名居民、512家商铺,以及医院、学校等单位,李壹峰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特点推行“定制化调解”模式,因人因事施策,注重法理情的有机融合。今年年初,李壹峰就成功调解了一起医院与企业的分歧纠纷,以责任铺就了一位游子的归乡之路,完成了他生命最后的旅程。
“他走了,幸运的是在你的深情关怀和帮助下,他得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全家陪伴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没有客死他乡。我们全家对你感恩不尽。”这是一位远在四川的耄耋老人发给李壹峰的信息,字里行间蕴含着一位父亲深深的感激。
2024年年底,李壹峰接到辖区医院的紧急报警,一名外省籍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因病情严重,希望返回家乡,公司已支付医疗费用,但无力承担后续安置,医院方也无法安排其返乡,三方陷入困境。
接到报警后,李壹峰迅速赶到医院,了解到病人刘某是四川人,在一家化工企业工作,突发疾病被送至辖区医院治疗。李壹峰立刻与刘某的父亲取得联系,但刘某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多病,难以亲自前来接儿子,家中也无其他亲属,事情再次陷入僵局。面对这一棘手问题,李壹峰启动了“多方联动调解机制”,联合医院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面对面沟通该患者的归乡问题,分别听取双方的诉求。企业代表面露难色:“我们已经承担了医疗费,实在无力负责后续安置……”医院负责人表示:“长途转运危重病人超出了医院的职责范围……”
李壹峰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拿出笔记本,详细记录各方诉求,从情理法的多角度进行沟通,并通过让双方“角色互换”体谅共情,寻找问题的突破口。经过多次调解,一个创新的调解方案逐渐成形:由李壹峰带队,企业派出代表、医院配备医护人员,共同护送刘某返乡。得知这一消息,刘某的父亲在电话中激动落泪,立刻自发写下委托书,字字句句饱含着生死相托的信任:“全权交由李壹峰警官处理!”
经过10多个小时,跨越1800多公里,当列车缓缓驶入站台时,拄着拐杖的刘父已在寒风中守候多时。看着弥留之际的儿子终于归来,老人紧紧握住李壹峰的手泪流满面。20天后刘某安详离世,但他得以在亲人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这场由警方主导,企业、医院等部门共同完成的生死护送,实现了一个游子叶落归根的心愿。李壹峰用责任与温情架起了连接生死的桥梁,化解了医院和企业的分歧。
从军旅到警界,从保家卫国到守护社区,李壹峰始终坚信:“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他用军人的坚韧深入社区,用警察的担当化解纠纷,让“矛盾不出门、平安不出事”成为现实,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通讯员 六公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元森
(通讯员供图)